Tik Tok搜索推广、短视频引流捷径-www.1879.net.cn
你一定在Tik Tok刷过“樊登留学”,而且不止一次。
2019年,樊登雷丁在Tik Tok已经拥有数百个矩阵账户,粉丝超过1亿。他们是如何在短短一年内做到的?
我们联系了留学新媒体负责人董,他很高兴能和网易粉丝分享留学的运营经验。
以下是董老师的分享。相信我,看完这段实践经验,你会收获很多。“樊登在Tik Tok太热了!”
自从2019年樊登在Tik Tok的书房失火以来,这个声音从未离开过我的耳朵。
前来采访的人说,他们是通过Tik Tok认识樊登的,甚至在乘坐高铁的时候,在Tik Tok遇到了看樊登视频的人。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猜测,樊登有多少团队专门从事Tik Tok运营,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组织.
网上的朋友说我应该写樊登留学如何打造Tik Tok矩阵,我无话可说。
直到他们每天以樊登的名义给我发各种组织的信息和短视频培训的海报。
就像网易H5的同学向我发出邀请一样,这是我们第一次谈论樊登和Tik Tok的运营方法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0到1和1到59全面还原樊登在Tik Tok的学习。
我们有多少人?我们如何分配工作?为什么有这么多樊登?关于在Tik Tok创造爆炸性内容的一点想法。
01跳过短视频最难的一点:高质量内容制造
2018年9月,我和两位实习生在樊登拍了第一部《Tik Tok》。
很难想象,在一个短视频平台和樊登留学视频内容的前提下,第一个Tik Tok就是我通过专辑录制屏做出来的书单。
当时Tik Tok的书单很受欢迎,书号凭借《狼道》、《鬼谷子》这类烂书赚了不少钱(直到现在)。我做了三四篇文章,都是好书推荐的,但是数据很惨淡。
这是我作为一个Tik Tok人的第一个疑问:为什么每个人都列一个书单,形式一样,时间差不多,内容差不多,却生我的气?
当时我没有答案。
不久之后,我们尝试了音频文字特效——。没错,那是Tik Tok文字特效最火热的时候。
3亿、500万、1000万,第一个关于爱情的爆款视频,内容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伴侣都在你的三个街区之内。
这个视频的核心逻辑也成为了我们爆款视频的标配:“生活中常见内容的新解释”。
福尔摩斯总能在普通线索中找到联系,普通人可以看到,但找不到,你确实看到了,但你不想要。
“生活中的共同内容”解决了认知问题。
写微信官方账号的人都知道,热点是写——最好的主题,因为它提前进入用户大脑,被大脑接受和思考。
热点,解决办法是认知。
“新解释”产生了用户的“获得感”,事实证明就是如此。突如其来的实现感刺激了用户——点赞、评论、转发的各种互动行为。
从书单到音频文本,作为一个以视频为核心的平台,我们没有把视频内容放在短视频上。
直到樊登先生的一段线下课程《可复制的领导力》的直播片段,千万的播放量完全告诉我们,视频内容要放到视频平台上(多搞笑)。
从那以后,我们在Tik Tok的受欢迎程度就注定了。樊登阅读APP本身就有很多视频,也是经过百万注册用户验证的高质量视频。
对于短视频制作者来说,有两个不可回避的必要条件,生产高质量的内容和实现满足短视频用户偏好。
首先,我们直接绕过了它。当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我们应该制作自己的原创短视频,并对APP上的视频进行再加工。我阻止了他们。
在短视频平台上,高质量的内容是一切的起点。原创账号和无数同质化的樊登账号哪个更好?
当时我只有两个实习生的时候,同质账户是比较好的出路。
现在似乎有很多人认同“博古通今”,有一个人,
一家公司都要均衡发展,但是均衡,就意味着平庸。只是没有短板是不够的,得有真正的长板,这个长板才决定了你能走多快,它是你的天然优势。
什么是天然优势?
朋友是个网红,摄影师们拍她感叹最多就是“非常棒”“一条过”,“这样的视频别人来至少要拍5遍”。
一条需要5遍过的视频,因为她长期以来积累的镜头感,只需要一遍。
一遍和五遍,这中间省下的工作时间,人员精力,不是五减一这么简单,消耗是会累积的。
天然优势,就是关于这个方面的事情到你这,能得心应手的做好。
那我是个做短视频的就一直做短视频么?我也想做社群也想做运营啊?
再看前面那句话:这个长板决定了你能走多快。
快,而不是远或者高——好比dou+的投放。
我们在进行dou+投放的时候,有个基本公式:
投放量=粉丝数/播放量
一旦达到视频播放达到某个临界点,就会加大dou+的投放,最好的一次,8000块带来的是50万粉丝的增长,用ROI来算,是非常值得的买卖。
所以dou+只投数据好的潜力爆款,就是在这个视频本身就有成为爆款的天然优势下,扩大优势。
这会让我们走得很快,但是你想要走远,就得在天然优势的基础上,生长出其他能力,多维度打造竞争力会让你的能力得到数倍的放大。
前提是:你有一个能力足够好,好到可以被叫做天然优势。
那,我为什么要说生长出其他能力,为什么是生长?
02 边缘化孵化,爆款账号的矩阵打造
只要在抖音刷到一个博主,你点进去看他的其他视频,大概率长的一样,抖音的本质是复读机这句话如此流行。
那我们的账号怎么办呢?
我们拥有大量的视频内容,IP却是一个无法定制内容的视频博主。
一个账号发不同的内容不就好了?为什么你们要做几百个账号?
因为抖音的流量池足够大,因为我们的内容足够多,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上千个独立运营的授权点。
从一开始,我就设计好了我们的抖音矩阵运营模式,通过大批量的复制账号,把内容复制变成账号复制,从而得到抖音流量红利,完成想要的目标。
上面这段话,都是扯淡。
从一开始,我就根本没有设想过这样做矩阵,完全是生长出来的;而这样的生长,基于我们在全国各地的独立授权点。
到现在,我在管的全职短视频运营,3个人,其中1个11月份才加入团队——这样的配置,是不可能运营几百个抖音账号的。
全网的一亿粉丝中,有很多账号,来自我们的授权点,或者叫B端。
这些授权点本身就是我们的运营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负责樊登读书的推广业务;短视频,只是在原本的推广业务上,多加一个流量平台。
B端和C端,对我来说,都有一个统称:用户。
我要做的就是让B端这群用户来参与短视频账号的打造,怎么做?——诉诸理性+感性。
人是理性加感性的动物,各有偏重,要么诉诸理性或感性,要么都给。最重要的是:你给予对方的,对方能实实在在感受到。
用户思维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耳朵都听出茧来,但是互联网中的很多人,实实在在是没有用户思维的。
增长模型中最基础的AARRR理论,很多人知道,但是我观察下来,真的很少人会用。
以第一个A,Acquisition(获取用户)为例,大家都知道应该用各种运营手段获取用户,却极少有人会问,当你的运营手段出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用户的行为是什么?
一张裂变海报被用户看到,用户会第一眼注意到么?注意到之后会参与么?参与之后流程足够顺畅么?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和设计同事们沟通这个观念,因为设计特别容易出现审美洁癖,一张海报要足够好看、突出品牌。
不是的,一张海报只需要完成它要完成的目的就好,裂变就是裂变,品宣就是品宣。就像现在很多的短视频拍摄课在教大家如何拍的精美,打开新抖看看,各个领域的短视频KOL,视频精美的有几个?
用一大段话来说这个,要回到我们的抖音矩阵的运营。
几百个账号,我们是怎么运营的?
答案是:没有运营。
我们做的,就是用一套感性+理性的逻辑,让B端参与到短视频的流量中来。
又因为他们本身是樊登读书体系内的运营商,感性这个部分足够,就给予理性,也就是利益。
怎么让他们感受到利益?
在抖音上跑出一套完整的流量+变现闭环,B端尝试后跑出几个不错的账号,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榜样的作用比什么都好,你身边的其他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儿得到了不错的回报,大概率你会行动。
站在用户的角度为用户解决他的问题,对B端和C端来说都是一样。这么简单?樊登读书过亿粉丝的矩阵就这么来的?
底层逻辑一句话:添加必要条件。
在我们的商业模式中,打造爆款账号的抖音矩阵,必要条件只有一个:抖音上实现完整的变现闭环。
只要具备了这个,就不需要过多流程推进矩阵打造,B端会自发参与。
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只需要2-3个必要的元素,我笃信这个道理并且以此来推进抖音矩阵的打造。
到现在,很多授权点的运营人员和运营能力远胜于我们,他们产出了非常多的爆款,爆款带来的除了粉丝和变现以外,最重要的是数据沉淀。足够的数据积累,就成了数据模型。
上图的灵感来源,是一位嘉宾分享的课程打造SOP的一环。
用在短视频上,我分成了干货/有趣/新知/情感4个板块,每个板块打分,根据视频的表现来修正表格,再根据表格的数据,猜测数据。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追寻抖音的算法。
还记得那个困扰我的问题么?
为什么大家都是做书单,一样的形式,差不多的时间,几乎一样的内容,他们火我却不火?
这要说到头条系的算法机制:y=F(Xi,Xu,Xc),分别代表内容、用户、环境——内容推荐本质上解决的就是人,内容和环境的匹配。
这是一个无比复杂的体系。
相比市面上流传的抖音流量池算法:一条内容进入100个用户,根据100个用户的表现决定是否进入1000个用户,再根据表现是否进入下一个流量池。
这个体系更加复杂,因为复杂,抖音的算法一直在进化。
同样的内容,不同人不同时段不同场景发,效果自然不同。
03 短视频的未来
最近在很多地方分享的时候,我都会特别鼓励大家做短视频。因为:
抖音的4亿DAU和快手的3亿DAU (即使年末的大部分来自红包活动),是在2019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新增骤降后的一抹曙光,所以如果你有兴趣触碰短视频行业的话,那就来吧。
至于现在入场晚不晚?2019年还有大批人公众号玩得风生水起呢!
虽然,现在大家都说公众号很难,但文字永不消亡,比视频更能抵达人心。
用一句我最近非常喜欢的话结尾: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作者:董十一,樊登读书的新媒体负责人
微信公众号:网易H5